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沈伟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《大武汉》杂志一斛珠·沈伟专栏】石路蜿蜒

2013-11-30 00:00:00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沈伟
A-A+

  徐东古玩城又在开“奇石展”了。出门淘货时遇见陈勇劲,恰好也是约了朋友要去,遂并作一路前往。

  这一次展销场面,比此前几次的规模都要大,就连市场外的停车位和人行道上都排满了摊位,五湖四海说得上来的品种大都云集而至。远远的望去,大个头的园林石不再抢眼,但用于家居陈设和手头把玩的石种却更加丰富,“需求决定市场”,可见这些年人们玩石头的风气也渐次“上道”了。

  陈勇劲的水彩画我一直很看好,去年他画的《石》系列也很让我动心。那是一批很写实的画面,都是一案一石的构图,淡泊宁静,简洁顺畅,石的形态不奇也不怪,但灵气充盈,品味醇正,传递出一种时下十分难得的健康的美感。

陈勇劲《石-1》 2012  75×55cm

陈勇劲《石-7》  2013  75×56cm

  《芥子园画传》中指点画家画石之法,说“观人者必曰气骨。石乃天地之骨也,而气亦寓焉,故谓之曰‘云根’。无气之石则为顽石”,以及如何如何。这一画法金针,其实就是一个字——“活”。但与讲给画画人的书不同,专讲赏石的书,如宋代杜绾《云林石谱》说:“天地至精之气,结而为石,负土而出,状为奇怪。”乃至“大可列于园馆,小或置于几案。如观嵩少而面龟蒙,坐生清思”。

  “奇怪”二字,确定了石头在将来一定会有各式各样的玩法,而“坐生清思”则表明“石亦非石”,它一定是要有什么讲究的。因此与传统艺术价值理想中的追求“中庸”和“温柔敦厚”不同,赏石的角度,求“雅”也求“奇”,以“活”眼看石,八面玲珑。而达成石头因缘的过程,也很能考验一个人追求完美的耐心。

  玩法的不同,决定于知识经验的不同。古人玩的石头称“赏石”,也称“供石”,有理论有标准,讲品味;今人的重点,却好“奇石”一口:石头是一个引子,更愿意听一些故事:形状像什么?纹理是什么?来路如何稀罕?乃至眼盯着射灯照射着的那块石头,心生出许多无聊浅浮的想象。总之因“奇”而贵之,惹得我之前总替人操心“不入雅鉴”。此刻在市场上边转边想着,却反省自己不该如此简单视之。

  今人赏石和古人大不相同:心态不同,观念不同,说到俗处,市价也不同了。比如古人玩石头再贵也够不上伤筋动骨,而今天的一方“奇石”,却冷不丁的就会让人倾家荡产。或者再想想,“中华奇石”早已越出前人“博雅好古”的层面,而成为一种投世人所好的“时玩”。奇石产业的勃兴,带动新的石种因挖地探河而层出不穷,“瘦、漏、透、皱”已算不上金科玉律了,只要找到某个相应的说法,卖石者就能扯石头的淡,并时时打动城市蜗居者们渴望自然或自我告慰的对望诉求而“坐生清思”。因此说来说去,玩石的风气,总归也属于民族审美习惯深处的一种涵养。

  涵养这东西讨论起来很虚,但故事里面却说得活灵活现,最有名的故事,应该是“米芾拜石”,而且这个故事不止发生在一时一地,其中最经典的,是当时人叶梦得在《石林燕语》里说他“知无为军,初入州廨,见立石颇奇,喜曰:‘此足以当吾拜’,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,每呼曰‘石丈’。言事者闻而论之,朝廷亦传以为笑”。

  米芾玩石还留下了一个活档案——那篇著名的为案头文玩赏石所作的《研山铭》书法墨迹。但米芾那种在近似疯癫的“拜石”行为中折射的趣闻逸事,为后人不断地传颂着,总有它几分值得揣摩的道理:是文人格物致知的深情?是艺术家触类旁通的洞悉?是名士故作姿态的招摇?或是底层官僚掩饰枯燥的荒诞?

  海外收藏中国艺术品的重要博物馆如大都会、波士顿、堪萨斯等,均陈列有中国古代经典赏石,确切地讲,是古代文人赏石,且大都流传有绪,这是缘于海外汉学研究者对于中国文化这一具体载体的敏感。相形之下,国宝太多的缘故,国内博物馆几乎都没有顾得上跟进赏石的一项,许许多多的故事,难免就渐渐地被人淡忘了。

  话说回来,这一天大家都各有所获,陈勇劲找到两块小小的灵壁状的风铃石,我也带回一块貌似英石的柳州石,相视一笑,权作画面的素材吧。有所感慨的是:石路蜿蜒,石品难在,市场上的充耳所闻,是卖石者们天花乱坠般讲述的关于各色石头巨价“售卖”的天方夜谭。

2013年11月30日于宜兴客次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沈伟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